长征后战士们改善伙食接过一烧饼攘臂而起:快上报毛主席

2024-04-11 半岛足球俱乐部官网首页下载

  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,就是选择红军长征的落脚点,对这个落脚点的选择,党中央也曾商议过多次。出人意料的是,最终选定红军长征落脚,挽救红军的却是靠一个烧饼。

  红一方面军到达甘肃哈达铺的时候,战士给买了一个烧饼,当他接过烧饼后,激动不已,攘臂而起,立即叫来通讯员:上报毛主席。到底发现了什么呢?他为何会突然如此激动呢?

  红军长征中的艰难险阻,大体分为两个方面,第一就是反动派的围追堵截。在过草地以前,反动派为了消灭红军,打了不少仗,经历了四道封锁线,强渡乌江,攻打遵义城、娄山关,大会理、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斗,其中湘江之战之最为艰难。

  过江河,主要是打仗的阻隔,也就是过得时间长一些。雪山看起来比较艰难,但咬咬牙也能过去。

  但是想要穿越几乎三四百里的草地,需要的时间更长。据老红军们总结:过草地才是他们经历的长征中最艰难的一部分,因而也就有了“没过草地路,难知长征苦”这句话。

  茫茫草地,一望无际,遍地是水草沼泽没有路,所以大家只能踏在草上走,一个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,泥沼一般都很深,一旦陷进去就会很难出来,如果要拼命挣扎的话就会越陷越深,最后被污泥吞噬。

  起初,战士们也不明白,有一个人陷进去之后,另一个人就去拉,用力过猛的时候就会一起陷进去,后来才有了点窍门,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来。

  过草地最怕的就是下雨,本来草地就难走,再加上下雨,大家既要顾着天上还要顾着脚下,一个不小心就会摔倒掉进泥沼。

  除此之外,草地上还有不少河流,有的河流湍急很容易把人冲走,再遇上下雨的时候,他们的身体本就虚弱,冰冷的河水,湍急的水流,都让战士们忧愁不已,所以每过一条河都会有战士倒下。

  有一次他们正在过河,突然下起了暴雨,河水猛涨,冲走了不少人,数不清的战士被溺亡在草地。

  在草地上,除了行军的困难,还有吃饭的困难。他们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和着吃,下雨的时候,青稞麦被淋湿就会成疙瘩,再就着水喝的话就成了糊糊,如果就这样吃下去的话也难以下咽。

  在进草地之前,尽管做了准备,但他们的青稞麦也没有来得及磨,只能一颗一颗咬着吃,因为带的干粮比较少,两三天就吃完了。

  而这个时候,草地还有一大半行程,于是他们只能靠吃野菜、草根、树皮充饥,有的人吃了野草野菜轻则腹泻,重则中毒死亡。

  走在前面的部队还有野菜和树根吃,后面的部队就连树皮都吃不上,他们只能想办法,把身上的皮带、皮鞋、马鞍子脱下来煮着吃,甚至有的战士还从屎里还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挑出来,清洗之后再吃,喝的也是人尿和马尿。

  能吃的东西没有了,只能就地宰杀坐骑。彭德怀率领的三军团是最后的红军部队,当部队里实在没有吃的时候他们只能全部杀掉坐骑。这点肉,救活了许多红军战士。

  除了行路和吃饭,他们要面对的还有露营的艰难。草地中,都是泥泞的泥水,几乎不能睡觉。

  所以他们只能找到河边、山丘或者高地露宿,天气好点的时候还算幸运,天气不好下雨的时候他们只能任由倾盆大雨淋浇,有时候早上起来总能看到有一些再也没醒过来的战士。

  过草地,消耗的不单单是战士们的意志,也消耗着他们的身体,生病之后也没有医药,每天掉队的都有三四百人,尤其是在快走出草地的最后两天,长眠在草地上的战士慢慢的变多,当他们走出草地时,一位老红军说道:“我觉得是从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人间。”

  就这样,那些活下来的战士,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走出了草地,像是劫后重生。各支红军部队走草地的起始点不在同一个地方,所以出草地的时候也不在同一个地方。

  终于在1935年9月,跨过茫茫草地的红军,来到了宕昌县哈达铺镇。他们稍作停留,进行了休整。

  但在这里,毛主席等指挥人员也十分迷茫,他们下一步要去哪里。就在这时,一个烧饼给红军战士和等人带来了希望。

  9月18日,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哈达铺,随后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先后到达。

  到达哈达铺时,指战员们的身体已经很虚弱,为了尽快恢复指战员们的身体,党中央决定在此地进行休整。

  吃作为部队的头等大事,总政治部还特别提出了“大家要食得好”的口号,全军上下每人一块大洋改善伙食。

  哈达铺不仅是一个以药材贸易为主的商业集镇,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,当时这里正值秋收季节,而这里的东西由于交通不便没办法运送出去,所以物产的价格非常便宜,而这也为经历艰险的指战员们改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
  当时的哈达铺光商号就有八百多家,而且物价便宜,五块大洋就能买一头肥猪,两块大洋就能买一只肥羊,一块大洋就能买5只鸡,一毛钱就能买十个鸡蛋。

  再加上缴获的鲁大昌部留下的数百担大米、白面和两千多斤食盐,使得每个连队的伙食都非常好,战士们也终于吃上了长征后的第一顿饱饭。

  “每个伙食单位都买了羊肉和白面,几个月不吃油盐的指战员,都痛快地吃了几顿饱饭。总政治部还通令各个伙食单位,请驻地周围的老百姓会餐。各伙食单位都有一两桌客饭,请来一二十个客人,男女老少都有,你劝我让,热闹非常。”

  在这期间,红军部队也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群众工作,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联系。除此之外,他们还用缴获的面粉和食盐救济农民,帮助群众劳动,受到了群众们热烈欢迎,还主动腾出房子让红军去住,亲自照顾伤员。

  1936年,当红二方面军、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时,当地群众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补给,还组织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支援红军。

  在哈达铺驻扎期间,中央红军改编为抗日先遣陕甘支队,并命令部队改善伙食,恢复战士体力,补充给养,为北上抗日作全面准备。

  正当战士们沉浸在“过年”的欢喜中,毛主席却一筹莫展,下一步要去哪里,他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,突然给毛主席带来了一丝希望。

  红2师进入哈达铺之后,就远远地看到了有人在卖烧饼,于是放下行李之后就对杨家华说让他帮自己买一个烧饼回来。

  杨家华把身上的钱全掏了出来,买了四块烧饼,赶紧跑回来递给了。大家都非常饿,直接拿起来吃了一个,也拿起来吃,还没开吃,就看到那块就吃得差不多了。

  于是便拿起纸包递给了,拿起一块,把纸包递给了。看着这么饿,便说道,你比我年轻多吃一点吧,什么都没说,把纸包塞到了的手中。

  突然他整个人呆住,嘴也不动了,两只眼睛也像是被定住了一样,随后,攘臂而起大声对杨家华说道:“快把通讯员叫来,上报毛主席,赶快骑马把这张报纸送给老毛,送给中央。”

  随后,他才转身激动地对说道:“陕北还有根据地,刘志丹带着一支队伍在陕北。”

  一听也特别高兴,连着问了两句“真的吗?”之后便坐下来撕下一小块烧饼,陷入了沉思。

  已经顾不得管理自己的形象,对于全军来说,这份意外的发现却给红军带来了转机。红军长征以来,他们一直都在寻找根据地,但始终都没找到,而这个发现不管是对于红军还是刘志丹来说,都非常重要。

  不久之后,他才从兴奋中清醒过来,随后便来到了杨家华的身边,拿出一块大洋递给了他,欣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道:

  “小鬼,你可是立了大功呢!你那张报纸买得好,你的烧饼买得好,快,把你的这块烧饼吃了,再去买几块来。”

  就在看到这一个消息的第三天,毛主席就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,召集了干部大会,会上毛主席决定北上抗日,首先去到陕北那里,希望我们大家振奋精神继续北上。

  的这一发现,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,使得毛主席确定去陕北巩固和发展苏区,这一决断,影响了整个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。

  其实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在哈达铺见到的报纸中,除了找到的《山西日报》之外,还有《大公报》《》《晋阳日报》《西安报》等。

  《大公报》重点介绍了陕北红军的一些详细情况,这些消息直接影响了落脚点的确定。

  张闻天在1935年9月22日写成的读报笔记中,摘抄了九则消息,其中的六则是转自《大公报》的。

  由于山西和山西相邻、地缘相近,交通便利,晋西还有和游击队的活动,所以外来的观察者都会来山西采访,了解陕北的情况,而《大公报》的主编也是到太原通过阎锡山了解陕北的情况。

  阎锡山关注陕北红军最主要的缘由是为了防范,所以山西的地方报纸也对陕北报道比较多,在其中《山西日报》和《晋阳日报》是最为突出的。

  而领导人在到达哈达铺之前,得到了那张报纸,就是毛主席等人首先得到的《山西日报》。

  而在还未得到这张报纸之前,毛主席就交代梁兴初和曹德连,在去哈达铺执行任务的时候,要给他们多搜集一些的报纸杂志,只要是近期的都需要。

  第二天,两人就来到了哈达铺,当时他们化装成了军队,正好一位部队的少校副官带着不少的书籍和报纸路过了哈达铺。两人缴获这些物品之后,便在报纸中看到了刘志丹的相关消息。

  于是,他们立即将报纸送给了还在途中的军团首长,和看过后,连同包着烧饼的那张《山西日报》一起交给了。

  到达哈达铺之前,也拿出这张《山西日报》与战友们一起讨论,李也在场,在之后的回忆录中,他也说道:

  上面刊登了蒋介石派大军围剿陕北刘志丹的消息,于是他们这才得知有这么大的红军在陕北苏区积极活动,于是党中央决定立即到陕北苏区与陕北红军会师。

  到达哈达铺之后,谢觉哉去街上买烟叶,包着烟叶的报纸是一份《晋阳日报》,上面登载了刘志丹带领西北红军攻占6座县城、红军和赤卫队人数众多等消息,而报纸的时间与之前《大公报》所刊登的内容基本一致,与《山西日报》的内容也是大致相同的。

  三份报纸同时证明了陕北红军情况的一致性,也让领导人认为了此消息的可靠。因此,那张《山西日报》是影响红军确定落脚点的因素之一。

  据毛主席在长征时的警卫员陈昌奉回忆,主席一到哈达铺时,直接来到了对面的邮政代办所翻看报纸,当时的报纸中有很多报刊,毛主席把有用的报纸拿到住处之后,几个首长坐在一起讨论,把有用的消息用红铅笔勾了起来。

  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布告和传单,也影响了确定落脚点。也在回忆中说道,当时他们在哈达铺的时候,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的部队,还有一块根据地。

  当时他们看过两个材料,一个是政府的布告,说刘志丹在三边地区活动,政府正在围剿。看到之后马上报告了,随后送到了毛主席那里。

  另一个参考就是他们在老百姓家看到一张红军传单,上面写着“红军占领中心城市的伟大胜利”这样的语句,因而他们更加确定了刘志丹在陕北的情况,作出了落脚陕北的决定。

  在榜罗镇,一个高小学校给红军提供了很多的报纸杂志,毛主席看过之后,才知道陕北有着这样大的苏区和红军,所以才确定在陕北落脚,在陕甘晋交界建立苏区,去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二十五、二十六、二十七军的弟兄们。

  通过这些资料,中央知道了更多的陕北的情况,了解到了西北红军壮大的消息,最终确定了这些决定。

  因此,红军落脚陕北并不是由《山西日报》直接促成的,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,中央和红军领导人阅读多种报刊和材料之后,才促成了把陕北作为长征落脚点的决定。

  从得到消息到最终的确定,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但发现的那张《山西日报》也直接影响了中国革命,给红军队伍带来了一线生机,发挥了特殊的作用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准备跑路?网传衡阳富士康打包模具设备发往印度,被骂:太坏了,留下一堆烂摊子!

  大V自测某知名药企的中成药丸,多种成分含量存在异常,建议:大家别擅自购买

  3-3!2-2!欧冠精彩一夜:4豪门对轰10球+3脚世界波,逆转后绝平

  新消费日报 智己汽车再次向小米致歉;ZARA辟谣“撤出中国市场”;港澳用户对广东旅游搜索同比增近300倍……